- 成都優普環保設備工程有限公司
- 電話:183-2853-8768
- 郵箱:1728748202@qq.com
- 網址:www.cdgalaxye.com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成都現代工業港北片區港泰大道38號
當前位置:首頁>>行業動態
關注:環保“警報”再次向原料藥生產企業拉響 |
發布者:成都優普環保設備工程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7/11/16 點擊次數:3513 |
隨著采暖季來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力度進一步加大。11月6日,工信部、環保部、國家衛計委、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做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醫藥企業2017~2018年采暖季錯峰生產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6省/市“2+26”個城市(注)相關部門做好醫藥企業采暖季錯峰生產工作,醫藥企業涉及原料藥生產VOC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總稱)排放工序的,在采暖季(2017年11月15日~2018年3月15日)原則上實施停產;由于民生等需求存在特殊情況確需生產的,應報省級政府部門批準。 環保“警報”又一次向原料藥生產企業拉響。但今年與去年不同的是,政策對易短缺藥品給予關照,并且對于已按《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如期完成VOCs治理改造的企業,或不被納入錯峰生產方案。 拉響環保“警報” 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環保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能源局及北京、河北等6省市人民政府就聯合發布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該文件適用于“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上的“2+26”個城市,強調要加強工業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在全國率先開展醫藥等行業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全面推進醫藥等行業的VOCs治理。今年8月出臺的《方案》,首次提出京津冀環保雙降15%的目標,即2017年10月~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數同比下降15%以上。其任務之一就是推進重點領域VOCs治理,對醫藥等行業進行VOCs綜合治理,要求各地要在今年10月底前基本完成整治工作,未完成治理改造的企業依法實施停產整治,并將其納入各地冬季錯峰生產方案。 業界觀察人士表示,在京津冀地區特別加強對醫藥企業的環保管控,源于在該地區聚集了相當數量的制藥企業,尤其是石家莊地區,原料藥生產較為集中且規模較大。而近年來石家莊地區地下水資源緊張、空氣污染嚴重,與此不無關系。 嚴格VOCs治理 VOCs包括烷烴、芳香烴類、烯烴類、鹵烴類、酯類、醛類、酮類等,其中近一半物質對人體有明顯毒性。此外,VOCs排放還對空氣中的PM2.5濃度有“貢獻值”。而采用發酵工藝進行生產的原料藥企業,是醫藥行業VOCs排放大戶。據健康網研究員周健介紹,目前絕大部分原料藥企業排放的廢氣不達標,需要進行工藝改進和設備更新。 “原料藥企業所產生廢氣中的VOCs主要來自化學合成中的有機溶媒。企業使用的有機溶媒種類多、數量大,在運輸、灌裝、使用過程中易發生灑落和揮發。VOCs無組織排放點源多,難以收集再利用,有的企業年揮發量可達600噸。而有組織排放的有機廢氣混合多種溶媒,因治理設備的購置資金和運行成本較高,部分企業不加處理就將其排放。VOCs治理困難,因為它不僅會揮發到大氣中,還會滲透到土壤里,影響期長,氣味持久。”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環保項目專家張道新說,考慮到不同人群對VOCs產生的刺激氣味耐受性不同,制藥企業要在達標排放的同時將VOCs對人們的影響降到更低,就需要引進更高層級的治污設備,治污成本也會進一步提高,這也是困擾企業的問題之一。 科倫集團旗下的伊犁川寧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寧生物),在綠色環保技術上的多年探究和持續投入,驗證了VOCs治理的困難程度。其環保負責人告訴記者,建廠之初,川寧生物在廢氣處理上采用了制藥企業慣用的工藝,但未從根本上解決廢氣問題,廢氣氣味影響了周圍居民生活,企業由此開始尋求改進方法,嘗試使用尾氣收集和化學洗滌系統治療,并于2015年引入日本進口的分子篩和疏水性活性炭協同處理工藝技術路線,使凈化尾氣出口VOCs在1ppm以下,一舉解決了困擾企業多年的抗生素生物發酵尾氣特征異味治理難題。 “優化工藝后,川寧生物能做到在廢氣排放前對廢氣進行收集并凈化,極大地減輕了廢氣對環境的破壞和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這種做法是應該提倡的,但成本很高,多數企業難以承擔。所以我們也提倡將原料藥企業集中在工業園區內,廢物集中排放,集中治理,以降低相關成本。但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要的環保投入和工藝優化是省不掉的,這是企業必須要面對的現實。”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執行會長潘廣成說。 政策更加科學 令業內欣喜的是,此次《通知》盡管嚴厲卻不再是“一刀切”,對于易短缺等藥品的生產給予了“特別關照”。 記者看到,《通知》近一半篇幅圍繞保障易短缺藥品供應展開,要求各地要及時將相關信息材料報省級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工作會商聯動機制或省級衛生計生部門。各地衛生計生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本地區臨床用藥需求等情況,綜合考慮短缺藥品監測結果、國家基本藥物品種、急(搶)救藥品以及其他臨床必需易短缺藥品等方面的因素,對按規定原則上應實施錯峰生產的原料藥品種,提出供應保障建議。各地工信部門要會同其他部門,根據衛生計生部門的供應保障建議和本轄區原料藥生產現狀,提出由于民生需求確需生產的原料藥品種,經報省級政府批準后,可以在采暖季繼續生產。同時,各地工信主管部門要加強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醫藥工業的運行監測,協調解決錯峰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各地衛生計生部門要加強對秋冬季藥品使用的監測。而對已按照《方案》如期完成VOCs治理改造的醫藥企業,《通知》中并未提及。通過查詢《方案》記者發現,多省市在2017年10月基本完成重點行業VOCs整治工作安排中,已將制藥企業列入,其中北京21家,石家莊55家。 “醫藥經濟發展到現在,轉型綠色發展已勢在必行,粗放式發展模式已不可為繼。工業污染的治理要從末端治理前移,這既是為了降低污染的嚴重性、減少治污成本,也是為了守護好我們的碧水藍天。”張道新說。 (注:“2+26”城市是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莊、唐山、廊坊、保定、滄州、衡水、邢臺、邯鄲市,山西省太原、陽泉、長治、晉城市,山東省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市,河南省鄭州、開封、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市。) (注:文章來源于水世界) |
上一條:四川新環境保護法落地在即:損害生態環境終生追責 | 下一條:爭論焦點:三問煤電脫硫廢水“零排放” |